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社會變遷與人口老化
Social Change and Population Aging 
開課學期
100-2 
授課對象
學程  人口學程  
授課教師
李瑞中 
課號
Soc5063 
課程識別碼
325 U580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一7,8,9(14:20~17:20) 
上課地點
社318 
備註
限學士班三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25人
外系人數限制:10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此為暫定課程大綱,實際內容將有大幅變動,*_可能_*(會改為(比現在這個版本,*_稍微_*)更偏重本土與性別議題,更社會人口學(但少一點勞動經濟學)。授課語言將視實際選課學生英語程度而定,到開學再做調整。歡迎有興趣的同學第一堂課來「試聽」,或者事先約時間「面試」授課教師,再決定這門課是否適合你。(李瑞中 2011/12/22)

PS:「面試」老師的「典故」乃是我的一位老師開我玩笑說的。當年我轉學到紐約大學,已經是威斯康辛大學的博士候選人,儘管紐約大學承認我的資格考通過,但系裡希望我修幾門獨立研究與閱讀的課程,藉機認識一些老師。我就聯絡了一些老師,和他們談談他們的研究以及我的研究。最後擇定了兩位老師,跟著他們讀書。其中一位老師後來便戲稱,說:「Allen當年可是"面試"過我(那位老師)之後,才跟著我讀書,挑我當他的口試委員的。」我鼓勵台大同學們也做類似的事情!

本學期的「社會變遷與人口老化」,我們將討論高齡化社會的前因後果。對前因的分析重點放在死亡率與生育率兩個人口面向,及影響死亡率與生育率的因素。對後果的討論將從家庭社會學與勞動經濟學的角度,思考一系列的社會、心理、經濟與政策議題。上課內容將以閱讀討論英文期刊論文與專書為主。每週授課教師以英語講授(含課堂討論)當週必讀文獻約兩小時,學生以中文或英文報告(含課堂討論)當週選讀文獻約一小時。本課程開放研究所與大學部學生修習。 

課程目標
四、 每週進度
週次 日期 課 程 內 容 備註
一 2/22 課程簡介 --
二 3/1 Demographic Transition I △
三 3/8 Demographic Transition II △
四 3/15 Health and Mortality I △
五 3/22 Health and Mortality II △
六 3/29 Health and Mortality III △
七 4/5 民族掃墓節放假一天 --
八 4/12 Fertility Differentials I △
九 4/19 Instructor out of town
(4/15 – 4/17, PAA in Dallas,TX) --
十 4/26 研究生期中作業成果報告 --
十一 5/3 Fertility Differentials II △
十二 5/10 Fertility Differentials III △
十三 5/17 Private and Public Support of the Elderly △
十四 5/24 Economics of Aging △
十五 5/31 Aging in Society I △
十六 6/7 Aging in Society II △
十七 6/14 Aging in Society III: Normative Issues

期末考週由研究生口頭報告期末報告
大學部學生期末考(take-home exam) --
  「備註」△:需繳交必讀文獻之閱讀報告與隨堂考試,共計十二次。

課程安排概述:

  第一次上課將由授課教師介紹高齡化社會的背景脈絡,很快說明其人口成因(死亡率與生育率的降低),並討論可能的社會經濟後果。接下去我們會討論所謂的(古典和第二次)「人口轉型」理論,替高齡化社會的人口成因提供鳥瞰式的回顧,並分析家庭變遷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受到的影響。接下來的七週,我們將選擇性地探討「健康與死亡率」和「生育率」這兩個高齡化社會的人口成因的變異,並側重探討家庭這個機制的效果,以老年人的照顧議題做小結。學期最後四週,我們將系統地閱讀Richard A. Posner(1995)的《Aging and Old Age》一書,係一位美國聯邦法官用(廣義的)經濟學角度思考一系列和高齡化社會有關的切身議題與公共政策討論,涵蓋面極廣。

  嚴格講,高齡化社會並非授課教師的專長,但卻是一個與其專長人口社會學密切相關,極重要且具「本土迫切性」(因為我國正面臨人口急遽老化)的議題。我們將共同探索「社會變遷與人口老化」的幾個(特別與家庭有關的)重要面向,心胸開闊地從其他的學科吸收養分,但批判地找出自己的聲音,並期待未來能對學術與政策論述有所貢獻。
 
課程要求
本課程之首要目標在於讓學生熟悉「社會變遷與人口老化」這個主題中,某些特定(特別與家庭和人口有關的)議題在當代社會科學(主要包含社會學、人口學、經濟學和心理學)研究裡的重要議題與論辯。授課教師期待大學部學生與不打算以學術(或這個主題之相關學術研究)為志業的碩士班學生能夠藉此反省思考現今與高齡化社會有關的社會議題與個人生活困擾,同時體會何謂嚴肅的社會議題與學術辯論,並進而認同基礎社會學研究對現實社會與生活的實用性。授課教師對於博士班學生與有志升學(特別是從事相關研究)的碩士班學生的期待則是對「社會變遷與人口老化」這塊文獻做出實質知識上的貢獻。換言之,他們必須完成一篇有正式發表價值論文之初稿。

  為達到這樣的目標,授課教師將要求學生熟悉文獻與重要的論辯,訓練學生在博聞強記的基礎上批判現有的文獻,以及如何發現好的研究問題,如何按部就班的在現有研究的基礎上做出嚴謹而值得發表的實徵研究成果,並學習如何做口頭報告,以便將來在正式的學術場合上發表研究成果。去年修習任課教師類似課程同學的(研究本土議題的)學期報告曾被競爭激烈的美國人口學會(Population Association of America)年會一般論文場次接受。授課教師期待所有修課同學抱著「有為者,亦若是」的態度接受挑戰。

  有鑑於網路與資訊科技發達,學術社群間已無國界,用英文吸收新知與發表研究成果已經是現代知識份子(包括非英語系的歐洲學者)無法逃避的任務。授課教師將儘量使用英文(包括全程英語講授全英文的必讀文獻),也鼓勵學生用英文做口頭報告,寫作業以及報告,以訓練學生英文聽說讀寫的能力。
對所有學生之共同課程要求

(1) 本課程除限制大學部高年級以上與研究所學生選修外無擋修,也不限主修,歡迎其他科系對相關主題或研究感興趣的同學選修。
(2) 上課前熟讀每週必讀的指定專書與期刊論文三篇,大約每週一百多頁的英文閱讀量。撰寫一頁(中文五百字or 250 words in English以內)的閱讀心得,批判指定閱讀的論點。每次上課前將有一個線上(google)小考,以選擇與填充題的形式為主,測驗學生是否熟讀當週的指定閱讀。
(3) 主動發問並參與課堂討論。接受授課教師的挑戰與邀約,共同參與當代的「社會變遷與老年」相關議題最前沿的論辯。

對碩博士班學生之課程要求

(4) 視修課人數多寡(歡迎大學部學生志願報告),輪流報告(由授課教師與學生共同決定之)選讀文獻。每週兩到三人,每人一篇,口頭報告約十五分鐘(十到十五張投影片),含課堂討論原則上不超過半小時。未分配到當週口頭報告者略讀選讀文獻,但需參與討論,問問題。
(5) 研究生必須要繳交期中與期末報告各一篇,形式可以選擇做實徵研究的論文,寫綜合性的書評(比較兩本以上專書),或是選定一個特定的研究問題做深入的文獻回顧。選擇實徵研究論文的學生,學期中以前(與授課教師討論後)選定一篇實徵研究的論文,試著重複該研究的主要發現。選擇書評的學生,學期中以前(與授課教師討論後)選定一本專書,繳交一篇形式如《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之書評。選擇文獻回顧的學生,學期中以前(與授課教師討論後)選定一個研究問題,繳交問題分析以及大綱之初稿,原則上應包含至少五篇以上論文之回顧,其中以中文發表之論文不得超過三分之二(期末報告需引用至少二十篇論文,也是相同中英文比例要求)。研究生並就期中書面報告做口頭報告。
(6) 選擇實徵研究論文的學生,學期末在期中報告的基礎上寫作一篇實徵研究論文。選擇書評的學生,學期末在期中報告的基礎上再挑選一本專書,繳交一篇形式如《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Review Essay之書評。選擇文獻回顧的學生,在期中報告的基礎上完成期末報告,形式請參考《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研究生並就期末書面報告於上課最後一週做口頭報告。

對大學部學生之課程要求

(7) 期中考試。試題由平常小考的填充題與選擇題為題庫,選取若干題,外加考若干申論�簡答題構成。
(8) 期末考試。試題由平常小考的填充題與選擇題為題庫,選取若干題,外加考若干申論�簡答題構成。涵蓋範圍由期中考以後開始。

其他課程要求規定

(9) 研究生可以選擇放棄前述之(5)、(6)兩項課程要求,而改採適用大學部學生課程要求之(7)、(8)項。
(10) 大學部學生繳交一篇書評(須經授課教師核可),可取代期中或期末考成績。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參考書目
指定閱讀將完全從英文文獻中取材,儘可能以理論探討為主,實徵研究為輔。同時後者將偏重於西方(特別是美國)社會,因此會讓期待本土優先或強調比較觀點的學生失望。但修課學生平時口頭報告與學期報告則歡迎挑選臺灣或任何地區的研究論文�題目。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